「忠勇祠」又名「忠勇公」,其性質類似「萬應公」、「大眾爺」。客家民族的個性有刻苦耐勞,塞忙省儉的精神,有忠義奮發,以務實本落地生根,性情濃厚等優良傳統美德,所以客家人到處都能適應新環境。
我五溝水先民係嘉應州蕉嶺之粵地移民來台,先民們於康熙四十年間(西元一七○一年),紛紛相率徙居,初來人煙稀少,擇定水源充裕,且比鄰大武山後枕,長年綠水常流之地,聚居為村落,並開庄定居,因本村自然環境地處與萬金、赤山、佳佐等閩南(平埔族)及排灣族的村落鄰進,耕種不得安寧,常被外族欺負,故集結組團「義勇」之士日夜巡視,以防外族侵患,又邀來台各庄「忠義」之士共同團結合力,保衛家園,在其過程中有人因奮勇而殉身,為讓陣亡的英雄得以安息,並使彼等壯烈犧牲精神流芳百世,於是集中安葬於現五溝社區公園內---大伯公之高屯墩旁的「忠勇祠」所在地。
為了緬懷紀念客家先烈的功恩浩大,五溝水村民於民國四十七年成立「忠勇公會」並決定每年農曆三月三日舉行追思盛典。然神德雖盛廟宇舊觀,經村民眾士解囊捐獻,於民國七十年十二月十九日廟貌重建完成,目前成為村民精神寄託之聖地,朝夕香火不斷。
忠義祠與忠勇祠之區別
忠義祠--位於竹田鄉西勢村,祠內奉祀昔日高屏六堆各鄉鎮「抗日」客家義士英靈所在。另設「忠義祠管理委員會」。由該會統籌於每年春秋兩季邀約六堆客家知名士紳,聚集舉行隆重祭典。
忠勇祠---係緬懷紀念來台客家先民,為保我「客族家園」義勇殉身安葬所在,如今萬巒鄉公所決定將「忠勇祠」納入本鄉觀光一日遊據點,五溝水村民盼「忠勇祠」今後也能享有與「忠義祠」一樣尊崇的地位,讓後代子孫能永遠緬懷先烈義勇犧牲奉獻之精神。
|